緒論
一、 選題背景
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育實踐發生了巨大 的變化,從之前的以知識為重的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提出,從教師為主體的教 育理念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這些一系列的變化都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教 育思想觀念的普及,因此,著重發展素質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要趨勢。情感 教育是指在教育過程中要關注到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情緒的發展變化、學生信念 的發展等多方面的心理狀態,從而用相應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培養積極的思 想感情;形成好的處事態度、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敏而好學的學習觀;促進學生 健全人格的發展。這就要求在以現代教育為背景的大變革下,教育者要尊重和發 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素質教育思想口號越吹越響,而在現實中, 情感教育作為發展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卻成了教育的一塊盲區。實際上, 情感教育的實施與否是素質教育落實與否的一道至關重要的分水嶺,其十分重 要。但是在普遍宣傳素質教育的思想下,傳統的“認知教育”思想依舊欣欣向 榮,把知識的獲得放在首要位置,把學生的學習成績放在關注點,而對于素質教 育所要求的,人們好像只片面關注到了追求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和培養上的字面理 解,而對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關注不夠甚至有所拒斥。這 一做法無益于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也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更不符合 學生學習認知的發展規律。因此,情感教育應該是小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在小學 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應被給予高度的重視,不應該被忽略。
語言學者研究表明,語言的學習其實就是認知和情感的這兩部分組成的,二 者缺一不可。[鄔霞.中學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03):03.]語言的習得本就是為了服務于學習的主體,用語言進行交流,在 交流中表達對某一事物的認知、情感及態度。由此可見,情感教育是語言學習過 程中以及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因素,一個重要的部分。小學英語作為一門 語言學科,一門獨立的人文語言學科,又在我國基礎教育小學三年級才開始設置 英語這一學科,并且國內大部分地區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的這一特點,并 按照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特點來說,要想掌握好這一語言學科,學到精華之所 在,對小學生而言這既是一大難題又是最關鍵的階段,這也注定了小學英語教學 過程更不能脫離情感教育而獨立存在。而現階段的小學英語教育一味的偏重知識 的獲得和分數的高低,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實施情感教育也面臨 著多方面的難題。
此次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的: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問 題有哪些?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實施 解決策略?將以上問題作為出發點,以哈爾濱市 H 小學部分教師以及三至六年 級學生作為此次調查研究的對象,采取問卷和訪談法,對師生關于情感教育的看 法及理解等相關問題展開研究,并分析整理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果,進一步探析 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 研究目的與意義
(一) 研究目的 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育實踐發生了巨大 的變化,但是改變的都只是形式上的變化,在教育的根本問題上并未能取得多大 的成效。從國家教育部到地方教育局再到各個學校,其中對于素質教育的理念的 挖掘不夠深入,大部分學校的教學還是停留在了應試教育上,偏重對學生在知識 方面的考查,而忽略了對學生實施正確的情感教育。另外,情感因素作為一個人 的發展最重要的一部分,積極的情感能夠使學生的人格以及學識得到積極的發 展,能夠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從而落實好素質教育的著重點,既要重視培 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也要重視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學生的心理健康,要 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方面發展的獨立個體。小學英語對于小學整個 課程體系來說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語言學科,在重知識輕情感教育的教育模式,對 于發展中的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桎梏。因此,筆者想通過小學英語教學 中實施情感教育這一主題來進行探究分析,結合小學學生的發展特點,有針對性 地提出一些關于有效落實好情感教育的合理建議,希望為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有效 的情感教育提供一定的幫助,讓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不再乏味無趣,讓情感教育在 小學英語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學校全面落實好素質教育貢獻自己的微薄 之力。
(二) 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根據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思想,要實現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就是要提高公眾 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我國現代教育的核心。科學有效的在 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可以為這一要求目標的實現提供良好環境氛圍,因此, 情感教育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不應該缺失,尤其是在語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尤為 重要,好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應該是由知識教育和情感教育兩大部分組成,而不 應該是將犧牲情感教育為代價,來對主體進行英語知識的機械灌溉。情感教育作 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其在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上發揮著 舉足輕重的影響。如何在教學中有效的實施情感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一 個普遍關注的課題,關于實施情感教育的研究,國內學術界已經取得一些成就, 但主要集中在職業中專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學上、音樂專業領域等研究,很少有 對小學基礎教育為背景的情感教育實施的研究,且將小學英語一門副科作為載 體,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進行研究的則更少。因此,筆者通過 調查分析哈爾濱市 H 小學,了解了該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現狀,遵循 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調查分析問題背后的成因,并根據其問題提出了一些在小學 英語教學中有效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讓小學生在 英語課堂中得到健全發展,使情感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理論更為豐富,這對于如 何上好小學英語課以及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2、 現實意義
以科學主義為大背景下的教育,其對知識的偏重,忽視了情感,導致應試教 育局面普遍存在著,隨之而來的教育問題、教育紛爭也日益突顯在人們的生活 中。在這種大背景下,情感教育作為一種世界性教育的趨勢,尤其是在小學英語 教育的實踐中尤為突出。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理論,小學兒童心理發展水平各有不 同,其對情感教育的認知及體驗也不盡相同,而小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中的一重 要時期,小學英語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或是不當的方式呈現在教學過程中,這對于 小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好的,輕者會阻礙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重者會導致學 生人格發展走向歧途。無論是哪一種結果,對社會、對一個家庭、對一名教育工 作者或者對于孩子來說都是百害無一利的。
因此,對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及策略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 意義。對于學生而言,在教學中體驗到情感,從而使學生主體能發揮自己最大的 潛能,促進學生個體的健康和諧發展。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 研究是一個具有時代性意義的課題,這一研究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科 研的意識,養成擅于運用各種研究方法且及時分析問題的習慣,找到在小學英語 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還能更好地培養學生,還能轉變自身固有的認 知,樹立正確的情感教育觀念,對情感教育思想進行更為正確的認知和更好地科 學有效的實施策略,讓孩子們在快樂輕松有感情的氛圍中成長和學習,最終實現 素質教育大國的目的,提高整體國民素質的目標,做人文精神大國。
三、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 國內研究現狀 關于情感教育這一話題,最早在我國古代時期就已有表現,可以說是情感教 育一直在隨著朝代的更替而演繹著它自身獨有的魅力。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有關 情感教育這一話題,國內的不少科研院校及一些教育大家開始對其進行如火如荼 的研究。首先對情感教育的研究主要圍繞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隨后針 對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的教育研究文獻在不斷增加。由此可見,人 們對其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教育中情感教育這一塊領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和學 術界的一個熱點和敏感的問題。基于已有的學術文獻成果,筆者分別從我國情感 教育思想的由來、實施情感教育觀念的轉變、實施情感教育的實用性以及教學過 程中實施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等國內對情感教育的研究動態進行闡述,具體內容 如下。
1、 情感教育思想的由來
萬物皆有情。自古以來,情感就一直存在著,情感教育思想就一直存在著。 在幾千年前,中國著名教育家孔夫子就曾提到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 不如樂之者”,“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因材施教”等樂于學,好于教等富 有情感的教育思想,另外在樂正克的《學記》中也曾提到:“不興其藝,不能樂 學”。凡是善于教學的人,一定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努力學,給學生創造一個良 好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使學生愛好學習,親近師長,學有所成。[傅任敢.《學記》譯述[M].上海:上海教育岀版社,1962:37.]從這里不難 看出學生的興趣、心理情感等方面對學生的學和先生的教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也足夠說明,情感教育由此就已經成為那時候教育中聯系教書先生和書生兩者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秦朝奉行“焚書坑儒”的政策,為了能夠把百姓的思想和帝王之術統一起 來,讓百姓成為傀儡,無個人思想。帝王燒盡天下之書,趕盡天下讀書人。以書 作為思想情感養料的文人,沒有了精神的養料,自然就會成為一具行尸走肉的軀 殼,這對于秦朝政治統治來說,就能夠輕而易舉的達到天下蒼生為芻狗的局面。 從這一局面來看,統治者恰好利用了文人學士的情感教育的弱點來達到自己的政 治目的,說明情感教育對于整個社會安定具有重要的影響性。到了漢代,統治者 為了穩定自己的領土,實行“獨尊儒術”的思想政策,“儒家之道,在于仁 德”。從情感教育層面出發,對天下實施道德教育,使天下之人從內心深處感受 到被關注愛護的情感,最終漢代用儒家情感教育思想開創了一片盛世之景。
唐朝著名教育家韓愈提倡“相師”的思想政策中,其認為“人非生而知之 者,學者必有師”,“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不先于弟子”。他從主觀上和客 觀上對師生教與學的關系做了明確的說明,一是主觀情感上,老師和學生應是一 種民主的相處方式,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從客觀上來說,師生之間是一種正常 的社交,在學問里論是非,只討論學問。宋代教育家朱熹也曾提到過:“教人不 見意趣,必不樂學”。興趣作為情感的外向表現,沒有興趣學習的人,定然不會 對學習抱有多大的感情,而不付諸感情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生,他的學習終究是流 于形式,浮于外表。
到了明清時期,由于封建社會的落后,受到外來民族的入侵,一些學士文人 紛紛出現在愛國情感的邊界里,從心學的發展到開始走向實業救國的教育路線 上,期間,實施的是救國愛國的情感教育,人人都想為自己的國家出一份力,愛 國主義情懷高漲,這樣的大愛情感教育使得整個民族團結一致。
19世紀60年代,隨著西方資本主義教育模式傳入我國,李鴻章、曾國藩等人 也順勢而為發起洋務運動實行自救,開始創辦新式學堂,新式學堂的管理帶有明 顯的新舊雜糅、新舊交替的過度特征。愛國救民的情感教育卻一直根深蒂固。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國家在先前受到的一系列創傷需要補救,于是制度 各項改革,教育事業也隨之改變方向,從文到武,從單科到多科課程學習,各項 考核制度隨之而來,處于恢復元氣中的中國教育事業,根本無法顧及到多方面的 教育因素。隨后,全球化的發展的起初階段,使得教育制度越來越制度化,教育 在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間徘徊,最終素質教育勝在理念,而應試教育贏在形勢。 而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情感教育,在實際上的教育過程中,大多流于 教育制度之外,浮于教育的表面,只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幌子,用來迷惑整個教育 體制。
2、 情感教育的思想觀念研究
從古代看今朝,情感教育的實施是形勢所迫,也是應勢而生的天道。情感教 育作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價值是不可以被忽視的。對于為何要實施 情感教育這一看法,都各自不一,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情感教育一直存在整個社 會體系之中,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息息相關。
1982年,冷冉老先生在《教育研究》上就情感教育為主題,發表了《談情知 教學》一文,這一論文的發表開啟了我國教育界對情感教育在教學理論的研究, 隨后有關實施情感教育的文章及學術著作層岀不窮。魚霞于1999年在《情感教 育》中提到,教學要融合學生情感,這要求教育者要在教育這一過程當中,要尊 重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提高學生的自我調控力,促進其對自我、環境及兩者 之間的積極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特征。[ 魚霞.情感教育[M].北京:北京岀版社,1999:69.] [ 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岀版社,2007:61.]以學生的個體發展為載體, 從教育心理學的方向對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論證闡述。任慶文在2004年 岀版的《歸屬論》中曾提到,古代文人之所以把讀書作為自己的本職工作,除了 經濟條件決定的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學而優則仕”古代文人把自己 對國家的一切情感都放入了十年苦讀之中,就是想有朝一日報效國家。這種情感 的投入,雖說是借助政治工具而表現岀來的,但從大方面來看,情感教育確實對 人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且與時代性的社會歷史特征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朱小蔓 于2005年岀版的《情感德育論》中闡述了情感教育和學生德育之間的關系,以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兼施德育與情感教育的方法。這一德育與情感教育思想的 提岀,使得教育界的情感教育有了一個新的奠基點。由莫雷于2007年主編岀版的 《教育心理學》一書中寫道:心理機能的發展起源于社會歷史的發展,受社會規 律的制約。図愛利克•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孩子在3至6歲的 發展危機是主動對內疚, 6至12歲的發展危機是勤奮對自卑, 6歲是兒童發展危機 的轉折年齡,主要面對的事件就是入學。進入小學一年級后,學生開始學習文化 知識并且逐漸學習與人交往的能力。如果在學習生活當中,學生沒有接受到自來 教師的情感關愛,那么,他將開始在內心感覺到發展的不順利,情緒表現出不開 心,挫敗感甚至是討厭學習,討厭學校的整個環境,將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及未來 人格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由此可見人格的發展受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的。
以上這些研究著作大都是從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德育理論、人的發展 理論等理論出發,對情感教育理論及思想觀念進行了探討研究。其依據教育發展 的一些現狀來論述時代性教育及情感教育的關系,以時代性的教育作為對象,發 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經驗性的建議。在時代發展的變化下,對情感 教育的研究的視角也逐漸深入化、細致化。
李建華其認為從教育理論層面看,情感教育就是人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質的 中間橋梁,是讓知識成為人文精神和素質的轉化機制。這把情感教育比喻成了一 個載體,充當為一種實現人文素質的工具,甚至再擴大點講,把情感教育作為社 會向前推進的一種手段或方式。[ 李建華.情感教育:人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質的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2):84-87.] [ 張銀生,等音樂教育與情感教育的關系[J].教學與管理,2007,(30):99-100.]劉銀生等人把情感教育與學科之間的教育單獨 聯系起來,就從音樂教育教學層面對學科之間的關系做了簡單的分析,其主要觀 點在與音樂教育的本質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特點之間的聯系,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 的語言學科,它的價值體現在審美性,它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其美育功能。[2]從情 感教育對社會的發展研究,到情感教育對教學的研究,再到以學科為基本載體的 各類研究,都體現著情感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
3、 情感教育的實用性
適者生存,不適者就要面臨被淘汰的結局,這是物競天擇的必然法則,而情 感教育從古至今的演變路程,已然表明其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從單 獨的學科看,英語作為一門文學性的語言,對于情感的要求也是極為嚴格的,一 是能夠幫助學習主體更好的習得語言;二是能夠使得學習主體更好的了解這一語 言的文化;三是能夠提升自身情感的高度。
王友紅認為單獨的從語言學科來看,情感教育的作用確實發揮到了很大的作 用,然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王友紅.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06):36.]她將情感教育與情感教育目標的有機結合起來, 從而來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豐富內在的情感。說明情 感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一種精神所在。黃昊文等其認為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也 就是一般性目的在于對學生社會性的情感的培養,從而實現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與塑造。[ 黃昊文,汪瓊.大學英語情感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01):126-127.]其把情感教育的實用性表述的非常明確,情感教育就是用來實現學生 健全人格的教育工具。另外,商凌鸝認為教師應該強調在英語學科教學過程中的 學科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望,強化學習效果。[ 商凌鸝.積極學科情感實施水平的課堂觀察與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2,(02):62-63.]以上一系列學術文獻都 從以學科作為基本載體的方向上,更細化地以英語學科作為研究載體對情感教育 的實踐做了相應的研究,從社會性的發展要求來概述情感教育實施對學生個人人 文素質和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
4、 實施情感教育面臨的問題
在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下,教育相關行業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相應的 增加,但是即使是這樣,如何使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達到效用最大化, 仍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困難,仍需要積極探索。
姜忠平[ 姜忠平.試論中學英語教學對學生情感的關注[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3,(04):2.]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這一問題上認為,語言教學是工具性和 人文性的結合,是一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是認知和情感的發展必需 品。而科學主義下的教育偏重認知,忽視情感,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和學 生高尚情操的塑造。曹松林[ 曹松林.論情感教育及其實踐[J].凱里學院學報,2007,25(04):77-79.]認為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的存在是由以下三方面造 成的,一是學生情感受到了壓抑;二是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自身情感世界的蒼 白;三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者之間缺乏情感交流和溝通。
從上述相關研究文獻上來說,從情感教育的實施現狀以及理論上都有了相對 大致明了的研究。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研究都基本針對非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 學者對于高中及大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更為深刻且廣泛,都以情感因素為切 入點進行研究論述,注重被研究者的實際社會性發展。另外,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并不能穩定,對于小學英語教學情感教育實施的問題以及如何有針對性的解決這 一問題的研究尚未形成大概框架。這對于素質教育的推進,實施情感教育的道路 仍具有巨大的阻礙,也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大難題。
(二)國外研究現狀
情感教育在人類教育史上,或者說是人的發展進程上都有著重大的研究意 義。國外對于實施情感教育的研究也有不少爭議,尤其是在第一語言的教育教學 過程中。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各國教學界開 始了對情感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情感教育作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動力因素慢慢進 入了人們的視野。因此,情感教育在國外學術界也備受關注。
1、 情感教育思想的由來
國外對于情感教育的提出最早是源自于古希臘時期的雅典教育當中,其教育 的核心要以是和諧教育,也就是指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且特別注重人文精神。 十七世紀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組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一書中指出“把一切事物 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這是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 [捷]夸美紐斯著.大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岀版社,1984:3.]十八世紀法國 教育家盧梭提出“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 [法]盧梭著.愛彌兒[M].北京:商務印刷館,1978:349.]到十九世紀,德 國教育家福祿貝爾在他的著作《人的教育》中指出“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天性,反 對強制性教育和壓制兒童的發展,重視兒童積極活動和發展兒童個性。”這些著 名的教育家都以兒童的身心發展為基礎點,認為教育應該是快樂的,學生的教育 應該是輕松愉快的,是富有情感價值及藝術性的,而教師的教,應該是情感教 育,要符合人的發展需求的情感教育。
2、 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
Maria J.等其采用克服認知與情感的二分法的方式進行了二者研究,結果顯 示情感對教育存在潛在的影響力,情感能力領域與學術能力之間存在著關系。[⑴ Maida J. Hernandez-Amoros & Maria E. Urrea-Solano. Working with emotions in the classroom: Future teachers' attitudes and education[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7,(237):511—519.] 當前在新的社會框架中經歷的快速變化需要關鍵的個人,學生需要能夠適應不穩 定的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學校面臨著社會、文化和情感上不可避免的挑戰,因 此,情感教育在個人各方面都有作用,它在提高社會情感技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 用,態度、行為和學習成果。Zembylas.M.指出情感教育是一個由許多共生體中 的知識來源和形式關系組成的生態系統,這些包括內容知識,教育學知識,課程 知識,知識學習者,情感知識,教育知識 價值觀和目標等等。這些形式的知識 涉及到許多代理教師、學生,教室、資源、學校、家長、社區等,很明顯的是,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教學和學習發生相互作用,而教師和學習者是這個生態圈中的 兩個主要主體。[ Zembylas.M.Emotional ecology: The intersection of emotional knowledge and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in teaching[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7,(23):355-367.]主體之間的觀系對情感教育的實施有十分重大的影響;另一方 面,外部的環境及內部環境對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上的實施效果也會造成巨大的 影響性。
綜上所述,國外對于情感教育的實施的問題多圍繞在大的理論框架上、大范 圍的學習成績以及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上,其并沒有針對性的對小學的某一學科進 行專門性的研究,另外對于情感教育的問題的解決措施也研究的甚少。
四、 相關概念界定
(一)情感
《簡明漢語逆序詞典》對情感的解釋為:指人的各種心理反應。 [⑶簡明漢語逆序詞典[M].知識岀版社.北京,1986:169.]如喜歡、 憤怒、悲傷、恐懼、愛慕、厭惡等。情感在《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中 的情感釋義等同于情緒,其在西方心理學中,兩者含義不做明顯的區分。對情感 的釋義為: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中產生的主觀體驗。其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 關,是人類特有的高級而復雜的體驗,具有穩定性及深刻性,如道德感、美感、 榮譽感等。[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岀版社,1999:1198.]而情緒與人的自然性有關,具有較大的情景性、短暫性。一般來 說,情感的產生伴隨著情緒反應,通過具體的情緒從而表達岀來;而情緒的變化 又會受情感的控制。
從上述來看,情感在不同的文化上雖字面釋義有所不一樣,但是其本質上就 是把情感視為人的心理,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所表現岀來的認同或者否定態度,是 指一種人的主觀體驗,主觀感受所表達岀來的情緒及外在行為表現。
(二) 情感教育
教育是一種專門培養人的活動,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活動。而上述提到情感也 是為人類特有的高級而復雜的體驗,把二者融合到一起就是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 采用情感的方式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活動。在百度詞條中的釋義為: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要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 極作用,通過情感交流,培養學生的教學方法。
吳珂在其著作中對情感教育的解釋為是一種以情感為核心的教育,是一種能 夠使教育者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方式。它是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教育教學要求, 采用相應的教育活動,促使學生情感領域發生積極變化,促進學生個體和整個社 會的發展。[ 吳珂.情感教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岀版社,2012:1-2.]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既是一種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教育模式,又是一種教學 策略,是21世紀教育的發展趨勢。
(三) 小學英語教學 小學英語教學從廣義上來講是一學科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從狹義上來說就 是以小學生為對象,以英語課堂為基本載體實施的教學活動。
2001年,國家教育部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明確提岀 要根據小學生學習的基本特點,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 模式,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用語言進行交流,不講解語法概念,要充分利用教學 資源,采用聽、做、說、唱、玩、演等方式,提高小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用 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林景鴻.關于全面在小學開設英語課的思考[J].龍巖師專學報,2001,19(04):100.]
本研究的對象主體是小學三至六年級學段的學生及該學段任教的英語教師, 小學英語教學也就是指在研究對象參與的教與學的整個教育過程。在小學英語教 學過程中實施正確的情感教育促進小學學生英語知識與健全人格的雙向發展。
五、 研究方法
(一) 文獻研究法
通過閱讀大量相關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以及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教學之間 的關系為關鍵詞的文獻,對除了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現狀相關文 獻進行閱讀外,筆者查閱了關于大學生英語教學現狀以及情感教育在職業教育教 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現狀研究著作、期刊論文以及碩博論文并對其進行了整理,筆 者通過了解國內外有關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 在此基礎上完成本研究的文獻綜述的書寫。
(二) 問卷調查法
針對研究所要調查的問題擬定調查問卷,研究選取哈爾濱市 H 小學的三至 六年級210名學生和45名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其中35名教師為小學三至六年級的 不同學科教師,10名教師為小學英語教師,發放有關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 問題的調查問卷共255份。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對情感教育的理解、小學英語教學 實施情感教育的現狀、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等;通過對問卷分析整 理發現問題,并進行總結歸因。
(三) 訪談法
為了能更深入的了解問題,采用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相結合的方式。對哈爾 濱市 H 小學三至六年級的部分教師和部分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其對情感教育的 認知及看法、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及實施情感教育時遇到 的困難等問題進行訪談,從訪談中發現問題,為調查數據的分析提供佐證,從而 進行再進一步的研究。
(四) 統計分析法
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對問卷調查收集的有關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問 題的進行統計,并將整理好的數據輸入 excel 軟件進行數據整合,使問題更直 觀的展現岀來,更好的為論文研究提供作證。
第一章 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理論基礎
一、 人本主義心理觀
人本主義思想最早是由希臘智者普羅太戈拉斯提岀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為 起源。[史影,尹愛青.從馬克思到羅杰斯一人本主義教學觀探析[J].外國問題研究,2017(02):1.]20世紀中葉,心理學家意識到現有的行為主義過于關注實驗方法,而忽 視了人類最本質的東西:人類思維和情感體驗。而后以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 心理學岀現,并將其應用到了教育實踐過程中,隨即人本主義在教育學領域的應 用開始盛行。人本主義的教育觀點認為教育與教學過程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 展,充分調動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為目的的,其認為學習是 人類特有的,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過程,學習的目的和結果是要將學生成為一 個個方面都十分完善的人,一個充分起作用的人,一個有價值的人。總的來說就 是要使學生整體人格得到完善發展,不僅僅是行為活動和知識掌握程度,還應該 對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重視,不能忽略其情感的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全發 展,激發學生的可創造性。另外,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岀,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 學知識,也不是教學生怎樣學,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手段和條件,使學生在 一個完善的富有情感的環境氛圍中學習,從而促進個體自由地成長。[⑵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岀版社,2007:66.]
總的來說就是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要有自由、民主 又和諧融洽的氛圍,而這種氛圍的形成是需要關愛和真誠的,同時形成這種氛圍 也是為了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而準備的,要達到情感教學目標。首先,在師生關 系中,教師要做到和諧友愛、對學生要真誠以待、做完整而真實的人;其次,要 有同理心,從情感方面與學生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要設身處地,感同身受。
綜上所述,人本主義教學觀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求在固定的教學形式中要實施 有效的情感教育,并給予情感教育更高的關注度,從而實現在富有情感教育的教 學中促使學生健全的人格發展。
二、 建構主義學習論
建構主義源于對兒童認知學說發展的研究,該理論可以更好地解釋學生如何 學習、如何有意義構建、概念如何形成,以及在理想的學習環境之中還有哪些主 要因素應該被包含在內。[ 陳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綜述[J].學術交流,2018(3):175-177.]其中,情景、會話、協作、意義建構是建構主義的基 本要素,其強調學生的學習是通過某種社會的文化的參與而內化相關知識和技 能、掌握有關工具的一個過程。[ 張建偉,孫燕青.知識建構共同體及其支撐環境[J].現代教育技術,2005(3):3-9.]這個過程通常是需要助學者與學習者一起完 成,進行相互溝通交流,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因此,共同體之間的溝通交流會 對學習者的身心發展生直接的影響。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影響 是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知識獲得,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更直接地影響到學生身心 的發展。在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對于學生來說,能夠收獲知識和豐富情 感,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個性發展。
另一方面,建構主義提岀情境性認知的思想觀點,認為知識是不可能脫離活 動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活動結合起來。也就是說,人 是主體,人與人或人與事物進行的有情感的活動或行為聯系的客觀存在,這種情 境性的存在,是與人的思想情感有著直接的聯系性。因此,學習是無法脫離人的 思想情感而獨立存在的,而學生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完善自身的發展,以情感教 育為基礎而進行的教學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全 面發展。
再者,建構主義對于知識的習得強調有意義學習,這種學習是相對于機械學 習來說的,也就是我們經常性提到的死記硬背;而教師的教也不應該是照本宣科 的運用固定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的灌溉,其認為這種學習是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 康的發展的。因此,在教師教學上,教師應更多的將學生的接受能力放于第一 位,創新教學方式,要善于發現知識背后的潛在情感因素,將二者緊密聯系起 來,為學生的有意義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契機。
從上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思想觀點來看,為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 問題與對策研究做了很好的理論佐證。
三、 教育性教學理念
從教育發展歷史長河中來看,教學為先,學校為后。也就是說,先有教學, 之后才有學校這么一說,因此,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其在學校教育過程 中扮演著非同一般的角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亦是如此,而好的情感基礎是學生 學習的動力的基本保證。德國著名教育家郝爾巴特早在19世紀就曾提到教育性教 學理念,其認為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興趣,這是教學其中一 個目的;另一方面,教學應當多方面的培養人,使學生能夠獲得系統知識,健康 成長。且認為教學過程應該是一種基于學生心理發展基礎之上的教育性活動,教 師要始終保持和學生在心靈上的一致性,要注意學生的專心活動。這種活動要經 過明了、聯合、系統、方法等過程;在 每一個階段中要學生和教師的雙向配 合,學生與教師的情感要具有一致性,動靜兩者相結合在一起,才能夠使教學達 到教育的最佳目的化,使學生的思想情感深受啟示。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投入應該是保 持一致性的,無論是以系統知識為主還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二者應始 終具有共性。且教師的情感不應該是將自己的情感機械的放入到學生中,強迫學 生去接受,而是就事論事,就情說情,將自己和教材、學生有機的融入到一起, 感受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再者,教育者是要以更系統的教學方法進行英語課 堂教學,而教師的情感投入狀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課堂教學的效果會造成直接 的影響。因此,教育者一定不能通過簡單的移情方法將自己的感受來比作學生的 感受,以自己的情緒當作受教育者的情緒,這樣的移情將會造成情感錯位而使教 育者無動于衷。在英語教學中要始終考慮到情感因素,培養學生興趣,以興趣促 進學生學習英語系統知識的動力,從而為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提 供良好的理論基礎。
四、 功能語言理論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個重要工具,是人類文化交流的基本載體。而英 語作為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其在我國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英語教育其 實質就是為了實現英語語言的功能性。[章兼中.小學英語教育學[M]福建教育岀版社,2015:14.]
首先,英語是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是一種有聲的語言,是一種能表達說話 者思想情感的交際工具,富有情感性;其次,語言源自于情境,語言所要表達的 意思除了情感之外,還有它的意義,而語言的意義是人們頭腦中對客觀存在的社 會情境的反應,也正是因為如此,語言只有在特定的人與人或人與事物構成的情 境或營造的氛圍中才有確切的實質性的意;再者,語言是人與人交往中的信息載 體,這種過程是建立在人的聽說讀寫上的,其實質是一個交流思想和思想情感信 息的一個過程,其也是一個表情達意的工具,當人們進行交談的時候,始終是帶 有情感因素的。綜上所述,無論何種語言,其存在的意義就在于通過一定的媒介 從而實現其固有情感價值意義。
萬物不離情,談語皆有情。小學英語作為一門獨立語言學科,從語言情感過 濾假說上來看,學生在習得英語這一語言的關鍵在于個體的學習動力、學習目標 是否明確;性格是否樂于在置身于學習環境當中;情感狀態是焦慮還是放松;如 果是,那么學生的英語習得效果就會顯著;如若不是,那么學生的英語習得的教 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影響英語習得所受情感因素的影響,要在有限的小學 英語教學課堂時間內,在重視語言的情感因素的基礎上,把英語教學和學生的心 理發展特征結合起來,從而合理有效地實施情感教育,使學生在無形的情感教育 中學習到英語知識,在知識中感受英語這一語言帶來的文化魅力及其情感意義。
第二章 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現狀調查
一、 問卷調查
(一) 調查對象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是哈爾濱市 H 小學三至六年級的部分學生,筆者選取哈 爾濱市 H 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的學生,一共210名學生進行調查發放 調查問卷;并發放教師問卷45份,針對教師對實施情感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調查。
(二) 調查方法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針對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設計針對學 生和部分教師的調查問卷(見附錄1和附錄2),以學生為目標對象,調查其對小 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學生對教師實施情感教 育方式的認知情況,學生對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實施情感教育的評價四個方面設 計的調查問卷,共16道單選題。并且以教師為目標對象,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 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情況進行調查,共12道單選題。
(三) 數據處理 對回收的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問卷進行數據整理,并采用 Excel 軟件對回收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整理。
二、 師生訪談
(一) 訪談對象
此次研究主要是針對小學三至六年級的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因 此筆者將訪談的對象限定為小學三至六年級的英語教師以及小學三至六年級的部 分學生。
(二) 訪談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運用訪談法進行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與策略研 究,主要以哈爾濱市 H 小學三至六年級的英語教師和部分學生為代表,作為此 次研究的訪談對象,教師訪談內容(見附錄2)主要是針對教師對實施情感教育 的理解、對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看法和關注度、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實 際狀況以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結果的評價方式等四個方面進行設 計。學生的訪談內容主要是學生對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理解及看法,實 施情感教育的實際情況和實施最終效果為訪談內容,制定訪談提綱(見附錄 3),并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訪談并記錄。
(三) 數據處理
將哈爾濱市 H 小學所有關于此次研究調查的師生的訪談數據進行整理和歸 納,并進行數據分析。
三、 調查結果及分析
筆者以哈爾濱市 H 小學三至六年級的45名教師及部分學生為本次調查對 象,選取哈爾濱市H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個年級其中一個班的學生為調查對象發 放210份問卷,其中收回有效問卷210份,問卷有效率為100%。針對教師發放問卷 一共45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45份,問卷有效率為100%。筆者根據問卷調查的結 果從哈爾濱市H小學三至六年級小學生對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對情感教育的理 解、感受、及評價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并依據針對哈爾濱市 H 小學的英語教 師編制的訪談提綱內容,對小學英語教師對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認知、 小學英語教學對實施情感教育的關注度,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以及 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評價方式等訪談數據進行分析。
2.1 關小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的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數據統計
表2-1 教師調查問卷數據統計表格
題目 選A的人數比例 選B的人數比例 選C的人數比例
1 56% 33% 11%
2 33% 34% 33%
3 72% 28% 0%
4 84% 13% 3%
5 91% 6% 3%
6 33% 53% 14%
7 33% 34% 33%
8 30% 65% 5%
9 33% 55% 12%
10 40% 55% 5%
11 30% 40% 30%
12 45% 40% 15%
表2-2 學生調查 問卷數據統計表格
題目 選A的人數比例 選B的人數比例 選C的人數比例
1 33% 40% 27%
2 25% 47% 28%
3 26% 48% 26%
4 30% 40% 30%
5 49% 33% 18%
6 31% 30% 39%
7 23% 32% 45%
8 30% 42% 28%
9 25% 36% 39%
10 26% 35% 39%
11 52% 38% 10%
12 28% 56% 16%
13 18% 30% 52%
14 26% 30% 44%
15 20% 22% 58%
16 19% 32% 49%
(一) 教師與學生對實施情感教育的認知
1、 教師對實施情感教育的理解
針對教師對實施情感教育的理解,以“您對小學教學實施情感教育這一觀念 是否了解”為問題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在45位教師中有56%的教師對于實 施情感教育這一概念是非常了解的,有33%的教師對于小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 教育這一觀點的了解程度只是有一點基礎了解,有11%的教師對于實施情感這一 概念的了解程度為零,一點也不了解這一概念。
為了更好的了解小學教師對于實施情感教育的看法和理解程度,作者還利用 課外的時間對哈市 H 小學的部分英語教師進行了訪談,其中對小學高年級英語 教師楊老師進行訪談的部分內容如下:
作者:楊老師,能談談您對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楊老師:實施情感教育其實就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作為教師應該 以一種積極向上、健康的情感去影響學生、激勵學生,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 的興趣,進而促使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健康的發展。
作者:楊老師,您認為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有這個必要嗎? 為什么?
楊老師:是有必要的,因為當時代下提岀的素質教育觀其中就隱含了情感教 育的層面,實施情感教育利于學生的認知發展。
作者:楊老師,您認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面對的主要困難是什 么?
楊老師:總是會擔心實施情感教育是不是會脫離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另外, 作為一名英語老師,英語的課時是十分有限的,而學習的知識內容也是按課時規 定好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將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平衡起來。
從上述訪談結果來看,教師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是應該被予以重 視的,但在實際上并沒有得到重視,教師對實施情感教育需要重視的原因也只是 停留在素質教育所提到的那樣,并為能深刻對情感教育的實施有深入的認知,知 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這一現狀,筆者從教師對于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程度做 了調查分析,以“您認為在小學教學中,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比較下,哪個更 需要被重視”為問題進行調查教師在過程中對實施情感教育的關注度,其中72% 教師認為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更重視認知因素, 28%的教師認為更需要 重視情感因素。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的小學教師認為在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 其認為教授學生知識是最重要的,而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這一因素是無關緊要 的。由此也可說明,小學教師對于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的關注度并不高。
另外,為了使此次研究調查更直觀,作者利用課余時間對哈市 H 小學的英 語教師,李老師進行了訪談,訪談內容如下:
作者:您認為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李老師:說實話,情感教育這種概念本身就是很模糊不清的。我個人覺得實 施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激發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英語成 績。
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教師對于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意識并不高,對 于情感教育的理解也不準確。
2、 學生對英語課堂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理解
針對哈市 H 小學三至六年級學段選取的210名學生進行調查,同樣是以“你 對教育懲罰的理解”為問題,對小學四個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調查結 果顯示有33%的學生認為情感教育實際上是教師對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現出 來的一種關愛,40%的學生認為情感教育就是一種教學方式,還有27%的學生對于 情感教育者一概念模糊不清;通過這一分析,大多數學生都能對情感教育有一個 認知,但是他們的這種認知僅限于感受到表面,而對于情感教育最深層或者在教 育教學過程中的辨識并不高。
為了進一步反映出學生對于英語課堂中的情感教育的理解,筆者采用訪談的 方式對部分學生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訪談,內容如下:
作者:你認為情感教育是指什么?
S1:就是老師和學生之間是有感情的交流,比如開心、難過這些情緒都能關 注到。
52:不知道。
53:老師對學生的一種關愛。
作者:你認為情感教育在英語課堂中重要嗎?
S4:應該很重要。
S5 :不知道。
S6:重要,老師在英語課堂中帶著好心情來上課,就不會那么嚴厲了,這樣 的話,我就很開心,感覺上課的時間會過的很快。
通過訪談調查可以發現,學生對于情感教育的認識是有的,但是大部分學生 把實施情感教育就單單理解成教師在課堂中的情緒。同時,這也說明學生對于情 感教育是具有辨識度的,學生具有相應的感知能力,他們能夠在英語教學中通過 側面的東西感受得到情感教育的存在與否。
(二) 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情況
1、 教師方面
對于小學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情況的調查,筆者采用“ 你會使用情感教育 的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嗎?”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有 33%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使用情感教育的相關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55%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會使用情感教育的相關內容來增加學生對課堂的興 趣, 12%的教師對使用情感教育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是不清楚的。由 此可見,有一小部分的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感教育這種教育方式 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有意識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有超過一半的教師在其 教育教學過程中并不會使用情感教育者一教育方式,還有很小一部分教師對于是 否有使用情感教育這一方式,表示不太清楚。
為了更好的研究情感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實施情況,筆者在課余時 間里對部分小學英語教師進行了深入訪談,以鄭老師為代表,訪談內容如下:
作者:您平時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會關注到學生的情緒嗎? 鄭老師:一般情況下,不會刻意的去關注某一個學生的情緒。
作者:您在教學過程中會刻意將情感教育的方式運用到所教授的知識當中 嗎?
鄭老師:這個不一定,得看教授的知識是什么類型。例如,在英語單詞課 上,我可能使用某些教學方法,再融合情感教育,讓學生個體和知識的聯系性更 緊密些,以方便學生掌握新的單詞,讓學生學得稍微有趣點,但是在英語復習課 的時候,本身就是單純的鞏固,所以就不會過多的注意情感方面的實施。
就上述而言可見,教師對于實施情感教育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但教師基本 不會可以關注學生的情感表現。總體來說,大部分教師都沒有意識的將情感教育 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師并沒有把情感教育融入在教育教學 之中。
2、 學生方面
為了更深入的研究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狀況,筆者通過“上 英語課時,老師和你互動的情況多嗎?”這一問題進行更深一步的調查,調查結 果顯示:有31%的學生表示在英語課上老師和學生的互動環節多, 30%的學生表示 英語老師在課堂上和學生的互動情況較少, 39%的學生表示英語老師和學生的互 動情況基本沒有。通過上述數據分析可知,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情況 少,自然也說明學生和英語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很少,教師和學生之間就是一單 純的書本知識為媒介,維持正常的秩序。
與此同時,筆者采用訪談法的形式,圍繞學生對于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 育的現狀這一問題,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訪談內容如下:
作者:在英語課上,老師跟同學之間的互動情況多嗎?一般通過什么樣的方 式來進行互動?
S7:互動的情況還好,沒有語文課多。英語老師就是會有時候帶我們玩游
戲,然后學新的知識,但是也比較少。通常就是回答問題的互動比較多。 作者:你喜歡現在英語上課的方式嗎?為什么?
S7:喜歡。英語老師比較溫柔,不那么兇,對我們也很好,上課的感覺很好, 很開心。
作者:你認為英語老師實施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S8:讓我們學英語知識學的更快,增加我們對學習英語的興趣,然后考個好 成績。
通過調查數據以及訪談內容,可見學生對于英語老師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 的感受是快樂的。而情感教育的實施現狀并不樂觀,學生對于實施情感教育的目 的停留在成績的提高上,實施情感教育的現狀有待改善。
(三) 師生對情感教育實施效果的評價
1、 教師對于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評價
針對教師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效果的評價,筆者采用“您怎么看待教師實 施情感教育的教育效果”這一問題進行調查分析,調查結果顯示:有37%的教師 對實施情感教育的評價是很好的,持肯定態度。有40%的教師對在教學過程中實 施情感教育的效果評價是一般,認為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與課堂效果沒 有多大聯系性。有23%的教師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很差,沒有 任何效果。由此可見,大部分的教師對于實施情感教育的態度是肯定的,但有一 部分對于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的評價不高,認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的實 施于教學質量沒有太大的相關性。
為了使數據的準確度更加精準,筆者采用訪談的方式對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就 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這一問題進行訪談。
作者:您覺得您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對學生學習英語的幫助作用 明顯嗎?
李老師:我個人覺得作用是非常明顯的。課堂氣氛就不一樣了,另外成績很 明顯的提升了,還有個別同學整個對于學習的態度完全轉變了。雖然情感教育說 起來很模糊不清,但其實通過我們教師的一些舉動或者教學方式的改變,都是在 實施情感教育,而這種細枝末微的情感,學生都是能感覺出來的,隨之情感教育 的影響反饋也會以不一樣的形式表現出來。
作者:您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施情感教育有什么建議?
李老師:效果好不好,關鍵看老師。教師重視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實施和應 用的話,效果就立竿見影。建議的話,和學生多互動,多交流。
通過上述數據內容,大部分小學教師對于實施情感教育的評價是非常好的, 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一部分教師對于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評 價表示一般,應當以學生的知識為主。總的來說,教師對實施情感教育的評價不 太高。
2、 學生對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的評價
學生對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后的效果是怎么樣評價的呢?筆 者從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及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的反映情況來進行調查和分 析,首先以“在英語課堂之外,英語老師還會找你交流嗎?”這一問題進行調 查,調查結果顯示:有18%的學生表示英語老師和自己的課后交流情況是存在 的;有30%的學生表示課后與自己英語老師的交流情況只是偶爾發生;有52%的學 生認為課后與英語老師的交流情況是完全沒有出現過。數據表明,英語教師和學 生的交流普遍來說是沒有的。
其次,以“在結束英語某個單元或者模塊的知識學完后,你對下一個單元或 者模塊會有學習的向往嗎?”這一問題為代表進行實施情感教育效果評價的深入 研究,調查結果如下: 20%的學生有對英語下一節課的學習興趣;有22%的學生在 特定的某些情況下會產生對英語下一節課或模塊的學習欲望;52%的學生表示對 英語的學習沒有興趣。
以上數據表明,學生對于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的評價不高, 從英語教學過程中得到的情感教育體驗不佳。
第三章 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及原因
當下,素質教育的教育觀念深入人心,人們對于素質教育的追求也愈發興 盛,情感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關鍵要素,要真正落實好素質教育,就必須把握好 情感教育。同時,在新課標中也明確提出:必須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情感認知 以及技能發展。而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更應該承擔起這一重任,作為 教師應該把情感教育有效地、合理地融入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 力,也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從而真正的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而在面對傳統 教育的沖擊下,實施情感教育這一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本文主要是對小學英 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研究,希望能幫助到教師更好的在英 語教學中實施好情感教育,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幫助學生得到全面 發展。
一、 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和學生對實施情感教育的認知不清晰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小學教師對于情感教育的理解并不多,對 于實施情感教育的實際意義也不了解。少部分小學教師認為情感教育是一種教育 方式,對其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表示贊同,并把情感教育至始至終融入在自己的 整個教學過程中;一部分的小學英語教師認為情感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概 念,就很難去定義情感教育的真實意義到底是什么,從而對于實施情感教育出現 認識不清晰的問題,由于對實施情感教育的認知不夠明確,因此并沒有將其當做 一個重要的過程或重點,同時也說明了教師對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這一點的重 視程度也不夠。
此外,學生對于實施情感教育的理解也不全面,學生只是能稍微感受到教師 的情感,而對于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目的以及形式了解的并不 多,這點從調查數據不難看出。多數學生所理解的情感教育,認為教師實施情感 教育只是一種固有的教學方式;還有部分學生對于情感教育的概念并不理解。依 據筆者對部分學生的訪談資料可知:多數學生對于情感教育的概念并不是很清 楚,但是都一致覺得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同學片面地認為 情感教育就是教師在上課時含有的一種情緒表現形式;還有一部分學生根本不知 道什么是情感教育,也不清楚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有沒有實施情感教育,更是不知 道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對實施情感教育的認知度基本為零。
(二) 教師和學生情感性交流不夠細致融洽 教師和學生作為教學教學過程中兩個主體,二者的缺一不可。情感教育作為 教學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的實施是以教師為主導,通過某一個載體傳遞給學 生的一種精神上的氣質,這種氣質能夠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使學生成為一個 德、智、體、美等全能型人才。所以說,教師要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和諧融洽 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通過情感交流,培養學生。從調查 數據來看,多數英語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課后時間的交流是非常少的, 甚至是沒用的。沒有交流的兩個主體,就僅僅依靠教材這種客觀物質的媒介是根 本無法實現情感交流的,更不用說實施情感教育了。
缺乏溝通交流的兩個主體,是無法在同一環境下做到步調一致的。教師作為 教學的主體之一,實施情感教育的先鋒者,在沒有和學生足夠的交流和互動的情 況下,沒有了解學生的內心真實情感狀況下,也就無法有效地實施好情感教育在 英語教學中。
(三) 教師對教材情感性因素的挖掘不夠深入 我們大家都知道,所謂教材就是以教科書為主體,包括其他配套的課程資 源。其集中體現的是國家意識形態、教育理念和基礎教育水平。這對于以教書育 人為根本職責的教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樣東西。
教師上好一堂課的基本是對教材應用,而在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教師對于 教材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并不重視,恰恰相反其注重的是挖掘教材的認知因素,并 對認知因素的重視程度遠高于其他;還有一部分教師對于在上課前先研究教材并 投入自身情感在教學中的行為的重要性認為并不那么重要,只有少數教師認為這 一做法相當重要。由此可見,多數教師對教材的內容都有基本了解,但對教材的 掌握程度并不深,對教材知識所蘊含的情感教育部分的內容有所忽略,對教材的 研究不夠深入。
(四) 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實際效果不夠理想 經調查發現在小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自身在這一過程中有用情感因素因素圍繞 教材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情況,大部分教師表示很少或不運用,只有小部分教 師會運用其進行教學活動。這說明教師在實施情感教育者一做法上并不積極,以 至于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并不明顯,情感教育也不受重視。另外,學生對于實施 情感教育的評價也不高,多數學生認為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教學 任務,考個好成績,得到一個好分數。甚至在從側面調查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時 候,以教師的激勵性語言為例,多數學生沒有受到教師的激勵性語言的鼓勵,只 有小部分學生有收到教師對其的激勵性語言,這從側面反映出教師實施情感教育 有待提高。再者,調查發現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及向往并不高,這表示情感 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效果并不佳。
二、 問題的原因
天下之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的 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要更好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好情感教育,我們就 必須解決它現有的問題。首先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其次解決它,完善好小學英 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這一目標。
(一) 教師方面的原因
1、 教師人文情感修養不高
教育主體的認知以及自身的人文情感修養直接影響著受教育者。教師人文情 感修養不高,導致現階段教師對于情感教育的認識不清晰,從而也會讓學生對情 感的認知存在理解的差異性。經調查發現,一部分小學教師對于情感教育的觀念 的重視程度非常低,還有一部分教師甚至對實施情感教育者一塊根本就不重視。 另外,教師的關注思想還是沒有從傳統的應試教育中轉變出來,將情感教育作為 盲點,把教學的關注重心依舊著力于學生的分數。這也恰好說明教師自身人文情 感修養尚有待提高。
2、 教師的教學模式固定化
小學英語教師對情感教育的內涵沒有很好的了解,以至于在教學過程中無法 合理的實施情感教育。小學英語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培養學生英語的多方面能力素 養,并不應該是單一的知識認知以及分數的獲得。而現實中,小學英語課堂多數 教師采用的依舊是傳統的知識授課,以教師為主導地位,學生只是單純的一個聽 眾,形成一個老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模式。另外,在授課上方式基本是統一的機 械教學模式,先學習單詞,然后跟讀句子,隨后播放錄音學生一起朗讀課文。這 樣固定化的上課模式,教師把時間卡的滿滿當當的,就無法進行有助于吸引學生 注意力的其他教學活動。如此一來,固定化的教學模式使得情感教育在這一過程 中逐漸缺失。
3、 教師對于英語教材中情感因素的研究不夠深入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必備的工具。而經調查發現,大部分教師對于教材的把 握程度并不高,一般體現在教案的編寫上,教案是教師對于教材的整體把握,是 整個一堂課的流程匯總。一份合格的教案,教師需要經過研究教材、細讀教參、 分析學情、搜集資料、整合資源、確定思路、設計活動、預設效果、編寫練習等 過程,而研究教材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事,教師對于教材的研究不夠深入,那 么整節課的知識點可能出現偏離或者缺失。教材中往往一個知識點就包含了三個 隱性目標,知識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度目標,大部分教師會自動的對 情感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忽略掉,部分教師認為小學英語就是語法和詞匯以及 基礎聽力的知識性技能輸入和輸出,因此對于教材中所蘊涵的隱形情感因素自動 進入忽略,不會過多的對小學英語教材的編排內容做情感研究。由此可見,教師 對于教材的研讀并不夠,致使教學中情感教育缺失。
4、 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少
情感本就是難以追尋的東西,它既不是客觀物質也不以某種狀態存在于世界 當中。教師和學生作為情感教育的兩個落腳點,二者之間的互動交流直接影響著 情感教育的實施,學生只有在二者之間的有效交流互動中才能感覺到教師的情 感,而教師只有在和學生有互動交流的前提條件下才能有效的實施情感教育,從 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促使學生咋健康有愛的氛圍中健康的成長。據調查數據 顯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情況并不經常,甚至在課后基本無交流。在小學 英語課堂中,大部分教師表示自己和學生的交流并不是經常性的行為,只是偶爾 會通過游戲互動的形式和學生進行交流,而對于學生的情感情緒狀態也并不關 注。這些都將影響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
(二) 學生方面的原因
部分小學的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的內涵以及情感教 育這一概念。從學生的認知發展來看,小學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具備判斷 是非的能力,也能夠辨別出教師的某些教育行為是對他(她)們的愛,是為了讓 學生們健康的成長。但還是有部分學生不能理解情感教育的概念,對于情感教育 的認知不夠,因此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師實施情感教育。
從調查結果可知,學生在英語教學中對于教師的教學行為并不認可,學生認 為教師在使用某種教學方式或方法時,其最終目的僅僅只是為了提高他們的英語 成績,因此有些學生覺得不喜歡,對于英語的學習態度也表現出僅僅只是完成學 習任務,沒有任何興趣。還有部分學生對于英語教師個人不喜歡,從而對教師實 施的一切教學行為或者舉止形態,甚至上升到對英語教師的不喜歡,甚至產生厭 惡的心理情緒,而教師在面對這一狀況時,還是依舊采取培養積極情感的方式, 忽略了對消極情緒的調適,這都會導致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及教育的效果 或使情感教育的實施產生問題。
此外,部分學生會對于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的行為,也就是能夠促進情感教育 發展或者實施的互動行為并不在意,也并不把情感培養當做一回事,導致情感教 育的實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興趣不高,和教師的交流少,英 語綜合能力素養不高。
(三) 小學學校方面的原因
情感教育之所以無法真正的落實到實處,除了情感教育的主體對象之外,學 校的環境也是其出現問題的原因。首先,雖然我國都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教育發展 宗旨,而現行教育下,學校更多重視的還是教育的現實社會功能,以成績為依 據,從而評判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會口頭重視素質教育和情感教 育,而事實上,情感教育是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被忽略的一部分。其次,以學 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前,學校重視學生的認知發展,而忽視學生情感教育的實 施,學校沒有把情感教育和英語課的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教師和學生對情感教 育的認知有誤區,導致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再者,學校沒有情感教 育的文化背景氛圍。缺乏情感氛圍的學校,要如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 教育的影響,要如何讓學生在隱性的校園文化中感受情感教育,豐富自身的情感 價值觀,要如何把握好英語的綜合素養發展。而以上這些,都是導致小學英語教 學實施情感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
第四章 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對策
基于上述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本人認 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對策包括四個方面,如下:
一、 強化教師與教材情感性的深度融合
(一) 教師應加強自身人文情感的修養
人文,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人文”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中:“文明以 止,人文也。”教師情感人文素養是以教師的生命閱歷、閱讀、理解、思考而發 育、生長出的積極和正向的情感狀態、情感認知以及情感品質,并把這種情感付 諸于自身的教育過程當中,且教師的人文情感素養有內在和外在之分。教師內在 人文情感素養的形成一般靠教師自身時段的積累和沉淀而形成。也就是說,教師 如果自擁有過良好的教育經歷,教師就會積淀下美好的情緒情感,這種情感能夠 即使調適、轉化負面情緒情感。而外在的人文情感是指教師所具備的一種情感能 力,一般體現在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處理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處理上。
要想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好情感教育。首先,要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情 感教育。所謂知行合一,知是行的基礎,行是知的實踐檢驗。因此,作為小學教 師應該對情感教育這一概念了解掌握清楚其定義,在無法明確其概念前,或者無 法正確有效的將情感教育實施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時,查閱好關于情感教育的相關 概念,做到心里有底,心中有情感教育譜。其次,了解教師人文情感的大概定義 后,教師在業余時間可以通過閱讀網上教育資源、觀看書籍、對比其他國家在情 感教育中做的突出的教育行為反思自我,從而豐富自身的閱歷,從而豐富好自身 人文情感。能夠換位思考,以情帶情,以情促情的教師,他才能夠真正地將自身 對生活的正向情感體驗傳遞給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的發展,教 會或幫助學生調適負面消極的情感。其次,堅持教學相長的教育原則。教師要意 識到自身的教育教學過程不是始終的單向輸出,而是雙向交流的循環體過程,教 師通過自身的教學教授給學生知識,又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情 感世界,積淀自己的人文情感素養,從而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實施好情感教育,促 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 教師應重視對教材情感因素的挖掘 教材作為教師教授知識傳播文化的一種工具,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來說, 都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程度直接決定了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的程 度,有人曾經把教師講課比喻成為是一種藥,把課本比喻是藥引,要想把藥的功 能發揮到極限,那么得先服藥引再服藥,才能夠達到應有的療效。換個角度來 看,課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教材,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 實施情感教育的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教師應該要堅持先入原則,做好課堂教學 設計,把教材在課前做到熟讀通透,不是去做典型的“教教材”的表面功夫,而 是做好教學設想,做到對教材心中有數,打有準備的仗,在課上才能夠把自己在 教材上所領悟到的情感實施到位,把情感教育實施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去,把學生 的情感教育完善起來。 另一方面,教師要樹立情感教育意識。教師要明白萬物 皆有情,對于教材來說也是一樣的。黑格爾曾說過:“我們簡直可以斷然聲明, 假如沒有熱情,世界上一切偉大的事業都不可能成功。”熱情作為情感的一種外 在表現方式,其中也是情感的概括,要想成功,付出情感,并挖掘教材中所蘊含 的情感,做教材情感的發現者。只有教師先發現教材中的情感,才能在英語課堂 中更哈地實施情感教育,更好地教書育人。
二、 提高教師與學生情感性共鳴的強度
(一) 以“愛生”為教育之本 要確保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提問得到有效的解決,不光要清楚情 感教育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愛生”為教育之本。
教師要以學生為教育之本,把學生放在課堂的第一位。要始終秉承以學生為 本的教育理念上好每一堂英語課,拋棄舊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轉換為學 生講,教師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放在教學的第一位。這樣一來,學生自己 在心理上就會開始正向的自我暗示:“我要做好,我是一名老師,不能做除了學 習或者講課以外不該做的事。”自然而然,學生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是一名 老師的這件事上,那么就會自己全神貫注的把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這樣知識目 標達到了,課堂紀律也達到了,還能增強學生的互動學習能力,且能夠全方面的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再者,教師要以學生為教育之本,關愛每一個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這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及很多教育家對于愛和教育的關系的基本表述。就馬斯 洛的基本需求層次來說,愛和歸屬是人類的基本需要當中的一個。人生來就是群 居動物,注定了人和人之間的接觸一定是以某種情感而維系的,人需要被別人關 心,也更需要生活在被關心的氛圍環境下。學生亦是如此,對于不經世事的小學 生來說更需要關愛的環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上課狀態,對 于不愛說話,不愛表現的學生應多一份關愛,課后問其緣由,和學生多溝通,做 好“后勤”保障,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會更高,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學生知 道什么叫情感,學生自己才能由己推人,去關愛他人,對于情感的體驗會明顯增 強,教師的情感教育才能更到位,學生對于教學中蘊含的情感才能夠感知,對于 英語的學習興趣會增加,對于下一節英語課才會產生足夠的向往之情,小學英語 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才算獲得成功。
(二) 以“樂學”為教育之方
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內心處于活潑好動、好奇心較強、模仿能力較強、注意 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作為教師要善于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有計劃的在課 堂上進行某些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活動,從而利用情 感教育理念,讓英語課堂形成歡樂和諧的氛圍,轉變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 課堂模式,將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就是樂學作為英語課堂的首要目的。
寓教于樂,感受情感。眾所周知,小學生喜歡做游戲,喜歡游戲中帶來的成 就感。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抓住學生這一特點,以課堂教學內 容和實際情況相結合起來,組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的 游戲活動,讓學生覺得英語課堂是充滿樂趣的,覺得英語課堂是開心的。學生一 旦覺得有趣,那么對于學習英語的喜愛之情便會增加。例如:在運動詞匯教學課 的時候,教師可以盡量的帶真實的事物進入英語課堂,邊認讀單詞邊理解單詞的 含義,讓學生依據運動名稱比劃運動動作。或者可以跳出教室這一固定的區域, 按照提前申請好的區域,邊運動邊進行教學,這樣新奇的上課模式,會讓學生覺 得放松,同時又會覺得英語課很好玩,同時教師的認知目標也能順利達成。
創設情境,增強情感。小學生處于思維轉換階段,對于物體的守恒還處于正 在接觸或摸索階段,因此對于實物、實際場景的認知一般比較深刻。因此,在英 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比較真實的實物或者自己提前創設好的情境進行教 學,增強學生的情感感受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 教學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感恩節這一模塊的時候,可以按照西方國家過感恩節 的時候的擺設,將教室布置好,把氛圍先營造好,在和學生按照西方國家家庭過 感恩節的傳統那樣,和學生分享感恩節的文化知識,與此同時,進行相應的知識 性教學,認讀單詞,感知句子結構,讓學生在有情感氛圍的教學環境里,明白情 感教育,對情感教育有所有體驗,增強學生的情感,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讓學生愛上學英語。
學歌劇式教學,表達情感。歌劇式教學故名思義就是像電影的拍攝一樣,通 過歌聲表達某些情感內容。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于音樂課的熱愛是超乎想象 的,這是在學校觀察所得,因為音樂課讓學生覺得放松愉悅,所以熱愛。英語課 實際上和音樂課兩者有著共性,都是語言性課程,都注重表達。利用唱歌劇的形 式把英語課本里面難以誦讀和背誦的句子或對話,朗誦和記誦下來,這對于教師 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英語的時候感受歌劇帶來的樂趣,在 唱歌劇的時候體驗英語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感受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知識, 在無形的氛圍中感受情感教育,學會表達情感。
(三) 以“友誼”為師生交往之道
教師與學生關系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小學英語教師要重視和 學生關系的發展,要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和英語綜合學習素養同時發展。提 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確保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
其一,教師要始終尊重學生,做學生情感的守護者。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作為教師應該懷有一顆真誠、包容的心去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每 一位學生,維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因為學生年齡小,所以他們的自尊心會往往比 成年人的世界更加脆弱,保護每一位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一切合理需求, 理性地包容他們的天真行為,做他們天真無邪世界的守護者。通過無形的守護, 有聲的尊重,拉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感受到 情感教育,對教師產生理解和信任。一旦學生對于教師的信賴確立,這種心理將 會在學生身上轉換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關系,讓學生會以一種健康積極的態度去 面對學習。
其二,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做學生的老朋友。教師應該是學生美好情懷 塑造的引領者,但是這種引領的方式應該是在和學生處于平等地位上的交流和溝 通中的,而不是以上下級的視角中形成的。所以,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 該放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做教學過程中的大朋友,一位帶小朋友們快樂學習,一 起學習的老朋友,在平等的身份中進行互動,學生會覺得沒有壓迫,不是家長式 的逼迫,也不是學校制度式的桎梏,英語教學只是一種值得重視的游戲。另一方 面,在英語課堂外,教師應該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種交流不是指平常 在學校碰面了打一聲招呼,“老師好!”和“同學們好!”,而是除此之外的心 理上的交流。教師在英語課堂外要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要多點,可以不定時的找班 上上課情緒不太高的學生,了解原因,并記錄在冊;還有平時表現好的可以多聽 聽學生對你的意見,像朋友一樣交談,而且要注意關注每一位同學,做到對待學 生要公正,在合適的時候可以把交流的記錄本在班級公開,一起分享“朋友”之 間的友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建立與加深是在交流溝通中達成的,學生在英語教 學上感受到的情感,也正是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正所謂,春風風人,夏雨雨 人,潤物細無聲,并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
三、 加強教師教學情感性的智慧創新
(一) 教學模式創新
現下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教材、課堂三個中心來進行的 一項學習活動,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并沒有體現出來,學生會覺得對于英語的學習 僅僅只是為了應付,對于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只是認為是為了分數,為了給 家長和學校一個交代,因此,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熱情,毫無興趣。作為教師, 我們要從情感教育的視角來審視教學,將情感融入教學,創新教學模式。
融入式教學。即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把情感和認知 融合在一起。有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是認知的催化劑,積極的情緒更利于認知 的發展。學生心情感覺愉悅的時候,大腦神經處于一個非常興奮的狀態,更容易 接受感知的信息,思維更家活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一方面,教師要有意識地 將情感教育以及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學全過程。在小學英語課的問候課的教學過程 中時,以課文“ How are you”的教學為例;作為教師可以先以自己為例子,將 自己的情感以肢體語言或者教資教態的方式表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先感受到教 師在以英語表達問候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學生通過教師的表達,學生自 己將會有所感悟。另一方面教師進行教學游戲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將自己融入學 生群體當中,將自己當做學生中的一份子。小學三至六年級的學生,對于自己和 他人的區別已經能夠進行明顯的區分了,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依舊是處于置身 事外的狀態的話,學生對教師始終會保持一定的距離,那么教學活動的效果肯定 會大打折扣,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要始終有意識地將 自己融入在學生群體中,如此一來,在學生的環境中才能感受到學生的想法,自 己也能夠想學生之想,思學生之所思。
探討式教學。探討式教學即在小學英語課中,將整個課堂分為兩個大的模塊 進行教學活動,先是正常的以知識性教學為主的教學過程,再是以小組探討式的 方式就課堂教學的某一個主題或者問題展開討論,并匯報記錄。將一整節課45分 鐘,劃分成兩小節課,一小節課以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作為主線,進行知識的學 習;另一小節課以學生為主導地位,將課堂交給學生,就以某一個知識點進行探 討,可以分小組進行,然后探討得出結論,以小演講或者小型辯論賽的方式進行 匯報。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參與感增強,另外區分與其他學科的學習方 式,一改常態的傳統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更具吸引力了,而學生對于英語 課的熱愛會更多一分,此外,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會更顯著。
(二) 教學評價方式創新
有教學活動就會有教學評價,要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達 到最佳化,教學評價也應遵循一定的情感教育原則進行創新。
首先,教學評價方式遵循科學性原則。實施教學評價是為了使小學英語教學 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達到最佳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在評價中感受到相應的情感 教育魅力,從而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更加富有興趣,對英語課堂的期望提高,自 身的英語綜合素養能力提高,學生地身心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教師對于 學生的評價不能隨意的說出來,應該秉承完善情感教育目標,要科學地對學生進 行評價,即要準確地表達評價,要符合客觀實際對學生進行評價。不是為了相應 鼓勵教育,對課堂表現過激的學生采取鼓勵的語言或者行為進行嘉獎,這樣不科 學的褒獎方式,只會使情感教育的實施有阻攔作用。
其次,教學評價方式要遵循及時反饋原則。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給 予學生的評價一定要及時,教師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有效地調控,當學生在課 堂教學過程中時要及時對其進行表揚,小學生的記憶時間是有限的,注意力時間 較短,愛表現自己,如果時間一長,學生的表現沒有被教師接納或者認可,那么 學生內心將會產生不安甚至苦惱的行為,一旦這種心理現象產生,學生就會對教 師或者該門課程產生厭惡,出現厭學的行為表現,那么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目標的 效果將不佳,事后再進行表揚也很難彌補,因此,一定要及時。
再者,教學評價方式要遵循多樣性原則。多樣化的英語學習內容,教學評價 方式也要多樣化。其一,語言激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作 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和觀察每一為學生的優點和進步之處,要對課堂表現好的進行 表揚。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更應該用藝術的方 式進行鼓勵,充分發揮好語言的藝術性。對于學習英語有困難的學生,更應該對 其進行語言上的鼓勵,一方面會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另一方面,會使學生 學習英語的信心增強。對與學生而言,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話或者一個不經意 的舉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作為教師,多給學生一點語言上的鼓勵,讓 英語課堂的情感氛圍更濃厚一點。其二,實物獎勵,增強學習效果。對表現優秀 的學生進行實質意義上的獎勵,更能激發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 果。教師可以采取用自己制作的小卡片、手工小花朵、文具等實物對學生進行獎 勵,這樣一來,獲得獎勵的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會表現的更高,而沒有獲得獎 勵的學生,會按照榜樣模范作用,對英語的學習會更努力用功。整體來說,學生 不但會更加努力學習英語,喜歡英語教師,更能全面健康快樂的成長。其三,與 家長溝通表揚學生。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好奇心會比較重,對于事物的遺忘 速度也較快,對在學校的表現會很少透露給家長知道,除非家長詢問。因此,學 生可能對于老師的表揚只是一時的記憶,而教師和家長的聯系和溝通,對于學生 來說是一個非常高興或者是意外驚喜的事情。同時,學生會覺得老師的表揚對自 己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在內心會想要下一次的表揚,也會覺得老師對自 己足夠重視,內心會產生一種滿足的情感。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也會得到相 應的反饋。
四、 注重校園情感教育文化氛圍的積極營造
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出現的問題,學校作為實施情感教育的背 景支撐方,應該做好教師實施情感教育堅強的后盾支撐。要注重校園情感教育文 化的建設,通過學校的重視程度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校教師及學生,提高對實 施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使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達到最優化。
首先,學校應當開設專門的情感教育活動,并以小學英語課堂作為活動背 景,讓英語教師能夠感受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為之付出真切的努力。例如: 以情感為主題演講比賽、英語朗誦活動等;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并不是為了單純 的作秀,而是要讓英語教師感受到情感教育和小學英語知識是能夠結合起來的, 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是非常有意義的;另一方面,使學生明白什么是情感教 育,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體驗到情感教育,對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明 顯清晰的認知。
其次,改變以學生成績作為對英語教師教學效果評價的主要方式,將實施情 感教育的效果納入對教師教學的評價體系當中。在教師面對以成績教學評價為主 的考核方式的時候,英語教師怎么敢試圖花費心思和精力在實現情感教育目標 上,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好情感教育。因此,學校應將情感教育實施納入教學 評價上,可以通過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氛圍以及學生課后對教師的評價作為參考依 據,再適當的將成績納入考核依據當中,這樣一來,學校的素質教育將不再是空 喊口號,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也能得到提升。
再者,積極營造情感教育文化氛圍。如果學校的隱形課程中沒有將實施情感 教育納入在內,那么情感教育再怎么喊都只是在做無用功。情感教育文化氛圍的 積極營造,一方面,可以通過黑板報的形式對情感教育進行宣傳,在這種有形無 聲的文化氛圍中最容易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了。例如,在學校走廊墻上安排黑 板報,以情感教育為主題進行設計并展覽,從而形成定期的校園走廊情感教育文 化節,為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營造積極的氛圍。再要求從班級參與到每位教師參 與,以全員行動的形式來增加學校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如此一來教師將會在 自己的潛意識中對實施情感教育有更深的印象。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定一個教師 專門學習實施情感教育的學習日,發揮學校有勢可以邀請在對情感教育有專門深 入研究的人進行教育講座,對情感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學習,并進行考核。只有 明確情感教育是什么了,才能知道怎么做,這樣才能使得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實 施效果達到最優化。
結論
關注情感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整個教育過程必不可少的 一部分,是科學發展教育觀的本質體現。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 一方面,將認知和情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結合起來,能夠提高小學學生英語學習 興趣及教學效率;另一方面,重視情感教育在學生整體發展中的實施,利于激發 學生的學習潛能、利于學生形成完善的品德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本文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的方式對哈爾濱市 H 小學三至六年級的 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現狀進行調查和研究。調查研究發現得出以下結 論:在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中存在著師生對實施情感教育的認知不清晰、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方式不合理、教師對教材的情感研究不夠深 入、實施情感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等問題。依據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及問題形成的原 因,從教師、學生、學校等三個方面進行歸因分析:偏知識性的教育思想下,對 情感教育重視程度較低導致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出現問題。筆者深刻意 識到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目標才能夠得到有效 的反饋,才能夠對學生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性。因此筆者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 相應的對策,分別從教師與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學、學校等四個方面提 出相應對策:一、教師自身的文化情感素養要有意識地提高、善于挖掘教材中的 情感、提高對情感教育的重視度;二、教師要尊重學生,將學生作為教育之本, 多互動溝通,構建友誼之路,創和諧師生關系;三、教學評價遵循科學性原則、 及時反饋原則、多樣化原則等原則進行創新;創新教學形式,確保情感教育實施 的方式新穎化;四、學校要積極營造情感教育文化氛圍,使教師和學生在隱形的 文化氛圍當中感受情感教育,做教師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堅強后盾。
筆者雖然在本文中將語言學和心理學結合起來,針對性的對小學英語教學中 情感教育的實施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但由于筆者學識尚淺,對于情感教育的理 解還不夠深刻,在論文寫作中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反復地斟酌,研究的局限之 處:筆者在提出對策時,主要是針對小學教師提出的相應解決對策,且本研究所 做的調查研究的范圍較小,在對于學生、學校、社會各界的解決策略上還是缺乏 一定的思考,有很大的局限性。
此次研究是以小學英語教學實施情感教育的現狀為基礎進行研究調查從而提 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能夠進一步地對小學英語教 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這一論題以學生的家庭教育為背景對情感教育進行更為深入地 研究,為解決好實施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索,使小學生的在實實在在 的情感教育意識下收獲知識,豐富情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著作類
1傅任敢.《學記》譯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2魚霞.情感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3(德)福祿培爾,孫祖復譯.人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5任慶文.歸屬論一中國古代文人歸屬意識及作品歸屬主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2004.
6楊秀治.漫畫教育[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
7(日)冢崎麻津男,邱國寧譯.求實的教育[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
8(法)盧梭著,李平漚譯.愛彌兒——論教育(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朱小蔓.情感德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0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唐廣勇.情感教育策略論[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
12簡明漢語逆序詞典[M].知識出版社.北京,1986.
13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
14吳珂.情感教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15章兼中.小學英語教育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16(捷)夸美紐斯著.大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17(英)約翰•洛克著.教育漫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18(法)盧梭著.愛彌兒[M].北京:商務印刷館,1978.
19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二)期刊類
1商凌鵬.積極學科情感實施水平的課堂觀察與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2,(02).
2梁世慧.談音樂教育中的情感體驗教育J].北方音樂,2015,(08).
3張銀生,劉金剛,劉愛民.音樂教育與情感教育的關系J].教學與管理,2007,(30).
4丁肅然.抓住學生情感,實施愉快教學J].中國輕工教育,2002,(04).
5曹松林.論情感教育及其實踐[J].凱里學院學報,2007,25(04).
6李暢.淺談情感教育與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06).
7陳雙玉.探析小學英語情感教育新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6,(06).
8王友紅.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06).
9張學儀.試論英語教學中情感教學的原則和策略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01).
10王素君.淺談高中時期高中英語教學如何實施情感J].課程教育研究,2016,(01).
11石蕾輝.淺析英語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04).
12李建華.情感教育:人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質的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2,(03).
13黃昊文,汪瓊.大學英語情感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學),2015,(01).
14彭麗.關于大學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文獻綜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08).
15徐娜.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及改進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
16冷冉.談情知教學J].教育研究,1982.
17林景鴻.關于全面在小學開設英語課的思考J].龍巖師專學報,2001,19(04):100.
18史影,尹愛青.從馬克思到羅杰斯一人本主義教學觀探析J].外國問題研究,2017(02).
19陳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綜述J].學術交流,2018(03).
20張建偉,孫燕青.知識建構共同體及其支撐環境J].現代教育技術,2005.
(三)碩博論文類
1姜忠平.試論中學英語教學對學生情感的關注[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3,(04).
2高雅.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3.
3朱燕舞.基于《牛津初中英語(上海版)》的情感教育目標落實情況的調查研究[D].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2011.
4冀艷利.初中英語課堂落實情感教育目標狀況的調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5周建軍.論英語教學中的積極情感互動[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6張晶晶.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有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4.
7段淑芳.情感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8郭偉偉.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
9劉曉燕.高中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
10王宗麗.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學孔子學院情感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 學,2017.
11鄔霞.中學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03)
三、外文文獻
1Gu&Johnson.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J].Language l earning, 1996,46(4).
2Alonso-Tapia,J.&C.Nieto.Classroom emotional climate natrue,measurement,effects and impli cations for education[J].Revistade Psicodidactica, 2019, (24): 79~87.
3MaHa J. Hernandez-Amoros & Maria E. Urrea-Solano. Working with emotions in the class room: Future teachers'attitudes and education[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 017,(237):511~519.
4Panca.I ; A. Georgescub &M.Zahariab.Why children should learn to tell stories in primary school?[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 (187): 591~595.
5Hargreaves, A. The emotional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J]. 1998, 14(8), 835~854.
6Caroline, K. Mosca PhD, R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Clinic al Teaching Effectiveness[J].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Nursing, 2019, (14): 97~102.
7Pooja V. Anand. social-emotional imagination in gifted education: insights from education al neuroscience.[J].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16,1377(1):22-31.
8Dana L. Joseph;Betsir Zemen;Mallory A. McCord;Stephanie Fado.Emotional Intelligence T 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2019,2019(160):5 1-61.
9Zembylas. M. Emotional ecology: The intersection of emotional knowledge and pedagogic al content knowledge in teaching[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7, (23): 355~367.
10Karyn Z. Sproles.The Emotional Balancing Act of Teaching: A Burnout Recovery Plan [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2018,2018(153):99-107..